立鱼峰风景区是柳州最主要的名山之一,位于柳江南岸闹市区,东与马鞍山相望,南对柳州市工人医院。平地崛起,突兀耸秀,通高68米,海拔156.3米,呈东西走向,长145米,环麓500米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其“山小而高,其形如立鱼”,故得名立鱼峰,也叫石鱼山,习称鱼峰山。公园因此山峰而得名。山上树木葱茏,亭台楼阁适布其间,有翠松亭、冠山亭、观美阁等建筑。半山腰有崖刻“柳江砥柱”四个大字。山中清凉洞、玉洞、盘古洞、纯阳洞、阴风洞、螽斯洞、三姐岩七个岩洞彼此贯通,习称“灵通七窍”。明代徐霞客来游,盛称诸洞景奇:“是山透腹环转,中空外达,八面玲珑,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。”山东北麓有明代“柳州八贤”之一的戴钦之墓,后人在墓侧建“景贤亭”以纪念这位不畏权奸、诗才出众的柳州名士。沿北麓攀登,进入山门,右上有一洞,口宽三尺,洞内塑有古代壮族歌仙刘三姐编鞋的坐像,称三姐岩。出岩后向右拐,在“气象万千”的朱漆巨镌下有一洞,高广明亮,凉气袭人,刻壁题字:“清凉国”。其右为螽斯洞,其左称玉洞,一块千吨石乳,悬空而垂,洞庭湖壁晶莹如玉,顶壁高刻:“西玉洞天”。洞厅左角有三姐对歌群塑。继续拾级而上,往左可到纯阳洞。盘山曲径共392级台阶,至峰顶,居高俯视,柳江如带,可尽览全城风貌。洞中保存有元、明、清以来的摩崖石刻40多处。1981年8月25日鱼峰山石刻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鱼峰山公园
鱼峰公园位于柳江南岸市区中心,面积为34000平方米,其中水面3600平方米,是一个以壮族歌仙刘三姐民间传说为主要文化内涵、具有自然山水风貌的城市综合性公园。景点包括立鱼峰和小龙潭。
自唐宋以来,立鱼峰就是游览胜地。至明代,柳州的宗教活动中心由马鞍山西麓转移到立鱼峰。明正德七年(1512年)“柳州八贤”之一的戴钦题《登立鱼峰》诗云;“金镫斜分天外路”,明隆庆六年(1572年)曹栋《题跃鱼岩》诗云:“中藏老氏宫,又有佛子岩”,可知在明代中叶,立鱼峰已筑有供游人攀登游览的登山道和佛道等宗教活动的山寺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地理学家徐霞客记载“过峰中诸洞,还描绘鱼峰山半东向岩洞“内列神位甚多”、“内列三清巨像”。清嘉庆年间(1796年~1820年)有僧人在立鱼峰种植树木,主要树种是青檀树。同治年间(1862-1874年),象州才子郑小谷留有立鱼峰碑记,碑文记述了当时立鱼峰已有的“掣鲸亭”、“海月殿”、“枕霞轩”、“耸翠楼”、“赏月台”等园林建筑。民国9年(1920年),立鱼峰的岩洞中立有壮族歌仙刘三姐青石雕塑。民国22年,地方当局在立鱼峰下辟建鱼峰公园,面积25600平方米,民国24年前后,新桂系在立鱼峰留下“钢军亭”、“战马冢”、“美人坟”等遗迹。
解放后,立鱼峰属柳州市公园管理处管辖。1953年,整理登山步级,拔除碉堡,清除瓦砾,使之初具公园雏形,时称“鱼峰山风景区”。1959年,柳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建牌坊,疏浚小龙潭,铺筑道路,建亭修阁,在“清凉国”岩洞中塑济公及十八罗汉等。1964年,第一尊刘三姐塑像在立鱼峰对歌坪建成。1966年8月,在“破四旧”的鼓动下,“红卫兵”捣毁了刘三姐塑像和岩洞中的神佛菩萨,园林设施遭到严重破坏。1973年,公园修复,建围墙,设露天剧场、儿童乐园、茶社和小卖点,复称鱼峰公园。1974年开始出售门票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增大了园林建设的投入,1979年~1990年,鱼峰公园的建设投资达118万元,其中1979年恢复刘三姐塑像;1980年~1981年,先后建成刘三姐组雕、“灵泉阁”、“峰影亭”、“潭光亭”、“景贤亭”、“漱心亭”、“末了亭”等;1989年,建成三叠泉和盆景园;1990年完成一批石雕和彩塑,并改造了公园围墙。1991米~1998年,先后完成石玩精品馆、古风园、公园北大门及附楼。山上增添了空间形象优美的园林建筑,建成了夜间山体泛光造景系统与相邻的马鞍山之间旅游观光索道。登山缆车道全长470.76米,两站高低差132.19米,设有双人乘坐的吊厢54个,这是中国第一条位于城市中心的横跨两座山的索道。立鱼峰,这座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的名山,注入现代园要气息,将对中外游人具有更大吸引力。
立鱼峰景区文化景观也颇具特色,不仅山水洞建筑优美,山歌之盛亦遐迩驰名。相传壮族歌手刘三姐在此传唱山歌,抗衡权势后,跃潭骑鲤,升天成仙,现尚有三姐岩、麻篮石、对歌坪等遗址,山歌遗风,至今犹存,男女聚会,高歌互答,妙趣欢情,为鱼峰山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。逢歌节(农历八月十五日)更是人山歌海,盛况空前。
1963年3月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赋诗纪盛“立鱼峰半歌声发,应是刘三姐再来。驾驭鱼龙飞九有,神州到处是歌台”。
公园有乔木54种、1300多株,灌木48种、6000多株,草坪、花坛、绿篱点缀在青山绿水间,绿化覆盖率达95%。
公园游乐设施有游船出租码头、“清风院”卡拉OK厅、众仙洞、儿童乐园、旅游观光索道、古风园、民族风情表演等。
立鱼峰
鱼峰山东南山脚下有一泓清水称小龙潭,潭水甘冽,游鱼可数,水位随柳江涨落。唐代柳宗元称之为“灵泉”,陆羽的《茶经》里称之为“园泉”,列入天下名泉之一。以泉水泡茶,芳香可口,取泉水酿酒,则酒醇。潭边花木繁茂,北边建有咏鱼亭,东边建有半月廊。在廊上观看鱼峰山倒映,潭峰相映,如巨鲤跃立潭面,形肖神似,人称“南潭鱼跃”,为柳州古八景之首。
马鞍山公园
马鞍山雄崎于柳江南岸,北临如带江流,西与立鱼峰毗邻,东西走向,长约500米,海拔270米,投影面积13.5公顷。山形东西峰突兀、中间凹,形似马鞍。
唐代以来,马鞍山就是附郭名山,是历代著名游览胜地。山西侧北面的岩为道教遗迹,有帝君神和“黑肌而赤脉”的棋盘石,传说八仙中的钟离和吕洞宾在此对弈,并在岩口留下“仙人脚印”。岩间多题咏刻石,宋方信孺“钓台”彖书摩崖,宋宰相王安中《新殿记》摩岩均立于此。前临小龙潭(古灵泉)背靠岩的灵泉古刹在宋代寺院中称“广右第一”。山西侧南石有惟妙惟肖的“寿星岩”,香火颇旺。山北近山顶处俨如广厦的仙弈岩,面积约300平方米,洞口高朗宽敞,洞内钟乳石形成的石柱、石幔、石花似人状物,千姿百态。
随着旅游资源开发,巧借山景空间优美形象的园林建筑及夜间泛光造景系统,以及鱼峰山至马鞍山旅游索道的架设、马鞍山这座南天奇峰将变得更富神韵,更具魅力。